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24年,本学位授权点以学校博士点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学位点内涵式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 基本条件
1.1 师资队伍与师德师风建设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榜样领航工程,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强化师资团队建设,组织申报两个校级科研团队。晋升副高职称1人,新增硕士生导师1名。四位教师入选2024年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其中两位入选TOP1%。
表1 研究生导师结构
专业技术职务 | 人数合计 | 年龄分布 | 学历结构 | 硕士导师人数 | 最高学位非本单位授予的人数 | 兼职硕导人数 |
25岁及以下 | 26至35岁 | 36至45岁 | 46至59岁 | 60岁及以上 | 博士学位教师 | 硕士学位教师 |
正高级 | 11 | 0 | 0 | 3 | 8 | 0 | 10 | 1 | 11 | 11 | 0 |
副高级 | 17 | 0 | 4 | 6 | 7 | 0 | 13 | 4 | 17 | 16 | 0 |
中级 | 7 | 0 | 5 | 1 | 1 | 0 | 6 | 1 | 5 | 7 | 0 |
总计 | 35 | 0 | 9 | 10 | 16 | 0 | 29 | 6 | 33 | 34 | 0 |
1.2 科学研究
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突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高水平科研成果数量稳步增长,在、Information Fusion、Applied Soft Computing、Information Sciences、Energy、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Fuzzy Optimiz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Risk Analysis、Journal of Forecasting、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2部。
1.3 科研平台
牵头对接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合作共建“长江流域生态治理研究院”,服务国家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牵头整合全校力量,成功申报1个湖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化工产业与资源治理研究中心,获批1个湖北省社科普及基地——生态化工人文馆。
1.4 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严格执行《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单项奖学金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制度。2024年,研究生共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其他社会类奖学金30余人次,奖助学金覆盖面达100%。
2 人才培养
2.1 招生与就业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报考,研究生招生人数大体保持稳定。2024年度研究生招生12人,研究生毕业率100%,就业率88.89%,70%以上的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2.2 思政教育
本学位点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师生联合党建工作。2024年度,主题党日活动被学校宣传报道1次,支部书记受邀在全校基层党务工作会议上做主题报告1次,受邀分享支部建设经验1次,1项校级党建项目通过验收。扎实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六大工程”,建立工作例会与经验交流制度,探索思政队伍与导师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2.3 教学保障
本学位点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督制度和评价机制,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改进体系。在培养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强调通过思政育人、项目育人、竞赛育人、实践育人。本年度学位点继续完善研究生课程管理、导师管理相关等制度,依据培养要求、学科特色及研究方向开设了系列核心课程和特色实践课程。
2.4 科研指导
本学位点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有关文件进行导师的选聘、培训与考核。研究生培养实施导师负责制,导师负责对指导的学生进行学术训练,包括课程学习、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和就业指导等,研究生通过参与导师项目、实验和实习等形式,提升专业技能。同时立足学术需求,定期举办学科前沿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形成严格、完整、系统的科研训练体系。2024年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11篇,研究生创新基金立项11项,结项10项。
2.5 学术交流
鼓励师生通过各类线上、线下渠道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组织自我学习和团队交流。本年度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10余场,参与师生累计100余人次。1名硕士研究生赴香港理工大学开展研学交流活动,7名硕士研究生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研究成果。
2.6 质量保证
本学位点通过全过程多元化管理严格把关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明确要求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查重、送审和答辩等环节,提高导师责任心。加强导师师德师风及学术水平的要求,规范指导研究生数量,提高指导质量。2024年度本学位授权点所有硕导均通过年度考核,无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生送外审的学位论文全部通过,论文抽检未出现不合格情况。
2.7 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配备主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一人,专职教学管理人员3人,专职辅导员一人,承担日常研究生学业管理工作,也为研究生提供学业咨询、心理健康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
3 服务贡献
本学位点教师积极对接企业生产管理实践需求,承担了浙江银鹿化工管理诊断及管理体系设计、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香精香料原料质量控制技术研究等横向项目,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案实现转化应用,直接推动相关企业降本增效。
二、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化工行业特色优势不鲜明。本学位点专任教师对化工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管理科学问题缺乏持续关注,相关项目、论文、专著数量偏少,科研成果在化工行业应用转化还有欠缺。本学科毕业生在化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数偏少,为化工行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定位未彰显。
(2)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不突出。学科带头人在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等重要学术组织担任理事及以上学术兼职的人数偏少,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偏弱。
(3)科研成果影响力不突出。学术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尚未取得突破,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奖、湖北省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数量偏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管理学部面上项目等重要项目立项也属空白。在本学科公认的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偏少,代表性论文成果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4)对外学术交流合作不紧密。邀请本领域知名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次数偏少。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参加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年会、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等本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的频次偏低。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2025年,本学位点将以博士点申报培育学科建设为契机,大力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制约学科提档升级的顽瘴痼疾,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
(1)引进和培育学科带头人。以近五年至少主持2个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为标准,引进工业工程、资源与环境管理等领域学科带头人1-2名。大力支持具有较大潜力的学术骨干申报国家级项目和正高级职称。
(2)培育和争取重要学术奖励。做好第十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第十四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跟踪服务工作。
(3)培育和争取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学科带头人组织团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管理学部面上项目等重要项目。
(4)加强智库建设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三大省级科研平台实体化运营,着力培育更高层次创新平台和专业智库。组织团队围绕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和化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力争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提交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应用。